江阴新闻网logo
搜索
联系QQ:1260995099  投稿邮箱:NRRG001@163.com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美食 > 正文
江阴新闻网广告

抗炎饮食的“炎”是指什么?


发布时间:2023-10-26    来 源:网络整理   记者:江阴深秋 移动版

      前不久,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等共同发布了《抗炎饮食预防肿瘤的专家共识》,重点推荐通过抗炎饮食来防治肿瘤。共识指出,肿瘤高危人群采用此类膳食模式,可减少发生长期负面代谢后果的可能性。

  慢性炎症会增加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风险

  在介绍抗炎饮食之前,首先要明确抗炎饮食的“炎”指的是什么。抗炎饮食中的“炎”指的是机体慢性炎症。

  如果机体长期存在慢性炎症,久而久之,会增加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自身免疫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风险。

  想要降低机体慢性炎症,一定要多吃“抗炎食物”,少吃“促炎食物”。

  膳食炎症指数(DII)是评估机体整体膳食炎症潜力的客观工具,是根据饮食对6种炎症标志物影响的数据制定的,膳食炎症指数评分正值代表膳食成分有促炎潜力,负值代表有抗炎潜力,0表示不具有炎症效应。

  主食、脂肪、蛋白质、蔬果的抗炎能力分别如何?

  主食:全谷物有抗炎潜力

  1.全谷物碳水化合物:

  全谷物碳水化合物具有抗炎效应并有利于血糖稳定。糙米、燕麦、荞麦、黑米、玉米、大麦、薏米等全谷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的膳食炎症指数评分较低,为-0.663/g。小麦麸皮及胚芽中富含膳食纤维和各种酚类植物化合物,具有抗炎效应。

  2.精制碳水化合物:

  白米、白面这类精制碳水化合物,具有促炎潜力,日常饮食要注意粗细搭配。

  3.薯类:

  目前未发现薯类的抗炎效应,不过,薯类比精制白米、白面更值得推荐。

  脂肪:Ω-3脂肪酸有抗炎潜力

  总脂肪的膳食炎症指数评分为 0.298/g,,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能量的30%,宜选择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1.限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膳食炎症指数评分0.432/g)和反式脂肪酸(膳食炎症指数评分0.429/g)具有促炎潜力,需要限制摄入。

  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猪牛羊的肥肉、猪油、黄油等,可可籽油、椰子油和棕榈油。

  反式脂肪酸的主要来源:我国居民摄入的反式脂肪,主要来自食用油的不合理烹调,植物油在高温或反复加热时,会产生反式脂肪。另外,一些加工零食也可能含有反式脂肪,购买时要注意查看食品包装上的说明。

  2.推荐不饱和脂肪酸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膳食炎症指数评分为-0.436/g。在医生指导下每天服用至少1.5g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补充剂与肿瘤患者体重、食欲、生活质量、治疗耐受性和生存率的改善,以及术后发病率的降低有关。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鱼贝类、紫苏籽油、亚麻籽油、亚麻籽等。

  蛋白质:有轻微促炎潜力

  蛋白质有轻微的促炎潜力,膳食炎症指数评分为0.021/g。

  不过,由于肿瘤患者代谢紊乱,蛋白质消耗增加,建议一般肿瘤患者提高蛋白质的摄入,每天1-1.5g/(kg·d)。如果合并肾功能损害,则摄入量不应超过1g/(kg·d),具体可遵医嘱。

  蛋白质来源于优选鱼类、家禽、蛋类、低脂乳制品、大豆食品、坚果等食物,少食红肉和加工肉类。

  蔬菜和水果:应占理想抗炎饮食总食物重量的2/3

  理想的抗炎饮食中蔬菜水果应占总食物重量的2/3。因为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

  部分植物化合物如黄酮、花青素、丁苯甲酸酯等多酚类植物化合物,具有较大的抗炎潜力。富含此类植物化合物的食物有紫甘蓝、蓝莓、黑莓、黑枸杞、黑加仑、桑葚、紫薯、大豆、柑橘类等。

  另外,推荐适量饮用绿茶、红茶,其具有抗炎潜力,膳食炎症指数评分为-0.536/g,可据个人健康状况和习惯,适量饮用红茶、绿茶,不过不宜太浓。食物经煎、炸、烤后促炎性增加,烹调方式少用煎、炸、烤,宜选用烩、炒、蒸、煮的烹调方式。

  文/于康(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jiangyin8.com/view-77096-1.html

上一篇:解锁美味密码 海南“椰风”正劲

下一篇:没有了

江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江阴日报”、“江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江阴日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江阴日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江阴新闻网”,违者江阴日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江阴日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阴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QQ:1260995099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移动版
Copyright 2018-2019 www.0510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阴新闻网版权所有 
江阴新闻网 备案号:ICP备1020331717-2
江阴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