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新闻网logo
搜索
联系QQ:1260995099  投稿邮箱:NRRG001@163.com  
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府 > 部门工作 > 正文
江阴新闻网广告

我市圆满完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现场考察


发布时间:2023-11-20    来 源:网络整理   记者:江阴深秋 移动版

为切实优化县域教育资源,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建设水平,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自2018年以来,我市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全力以赴创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经过前期准备和材料申报,11月15日至17日,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现场考察专家组一行8人,对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进行现场考察。

无锡市教育局局长宋新春,江阴市委副书记、市长包鸣,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程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杭成以及市相关部委办局领导陪同考察。

自评工作说明会

11月15日下午,江阴市创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现场考察自评工作说明会在市政府会议室举行。会议共分两个阶段,分别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程政和考察组组长林伟主持。

考察组组长林伟介绍现场考察工作目的、相关要求和日程安排,强调评估纪律。无锡市教育局局长宋新春致辞。

江阴市委副书记、市长包鸣在讲话中指出,省教育厅评估组对我市开展现场考察和评估验收,这既是对江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阅,,也是对我市加快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的一次有力指导。包鸣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四五”以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明确了“在大气的长江边办更有格局的优质教育”的奋斗目标,着力抓公平促普惠、抓内涵提质量、抓改革激活力、抓党建强根基,为江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县域示范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江阴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江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杭成作自评工作说明。

会上,围绕江阴市政府履行义务教育工作职责,市领导和相关部门接受了专家组的询问、循证。

现场考察意见反馈会

11月17日上午,专家组副组长叶春生主持召开江阴市创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现场考察意见反馈会。

组长林伟代表专家组反馈对江阴市评估的现场考察意见。专家组认为,江阴市委市政府坚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写入市委全会报告、市政府工作报告,在全市营造了党委重教、学校强教、社会支教的发展氛围,构建了城乡一体,公民办一体,五育一体的发展格局,形成了迈向高水平、高均衡、高质量的发展姿态。江阴以统筹之力协同落实每一项标准,以创新之力优质办好每一所学校,以改革之力努力成就每一位教师,以发展之力全面培育每一位学生给考察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江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杭成作表态发言。就进一步做好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各项工作,杭成表示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以担当负责的态度,坚决扛起政府责任。坚定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始终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江阴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是以抓铁有痕的行动,全面做好问题整改。针对评估组反馈的问题和不足,迅速建立整改工作机制,一镇一策、一校一案,挂图作战、倒排时间、逐一销号。三是以持之以恒的韧劲,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把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都办成老百姓满意的好学校,书写好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江阴篇章,为江苏建设教育强省作出应有贡献。

现场考察学校

11月16日,考察组专家分成三个小组,分赴我市部分义务教育学校进行实地抽查,包括10所小学、4所初中、1所特殊教育学校以及2所在建学校。通过随机访谈、教学活动观察、资料查阅、现场体验等方式,专家们对我市义务教育学校发展情况展开了全面巡查,对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江阴将以此次创建评估为契机,更加坚定地把教育现代化,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阴新实践的重要内容,把深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的重点工程,切实做到教育规划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资源优先配置,以高质量教育“跑在前”,支撑江阴高质量发展“走在先”。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jiangyin8.com/view-77853-1.html

上一篇:“三清三治”专项整治走进祝塘 下好环境整治“五步”棋,打造魅力生态新人居

下一篇:礼延实验学校:韩国全州友林中学到校访问交流

江阴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江阴日报”、“江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江阴日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江阴日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江阴新闻网”,违者江阴日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江阴日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阴新闻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QQ:1260995099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移动版
Copyright 2018-2019 www.0510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阴新闻网版权所有 
江阴新闻网 备案号:ICP备1020331717-2
江阴新闻网